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景恒 11月10日,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上,人来人往。在机械轰鸣声中,大家街改造提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这条古老的街道是汉正街的重要纽带,连接着大型现代时尚市场林立的大夫街,连接着星罗棋布的新安九区。航拍汉正街(湖北日报记者张景恒拍摄)。 10英里长的街道上商店林立,熙熙攘攘。曾几何时,新安九区的长街短巷造就了汉正街独特的商业性格。 1668年创建的新安书院、乾隆年间铺设的耀邦巷青石路等众多历史遗迹,见证了武汉从明清时期向现代商业之都的转变。现在,随着市场模式的变化,这曾经繁华的地方正在慢慢衰落,变成城市的萧条。改善城市功能环境、振兴城市刻不容缓。汉正街有着500多年的悠久历史。基于此,我们如何以城市更新为笔,谱写现代商业的新篇章?今年6月,我们开始了“留根修魂”的有机更新工程。 6月12日,新安旧区向世界各地征集改造方案。 6月27日,有机再生研讨会在汉正街市场区举行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知名规划专家吴志强受聘为专家顾问组总顾问。“城市基因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基本不可替代的特征。”研讨会上,吴志强先生提出了城市更新“12个秘诀”的理念,人性化和精致化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。他提出“通过建设多功能综合体,创造吸引创意人才的多元化环境”,避免走“绝对保护和绝对更新发展”的极端。图为在新安市汉正街九六院举行的城市更新专家评审会现场。 (桥口区供图)9月1日,汉正街新安九六院城市更新通过专家评审会初步决定。改造计划最初由23个团队协作实施,汇集了42个国内外知名机构和4个设计团队的力量。我下定决心。 “长江商业文明的基因隐藏在大街小巷的肌理之中,不应该被破坏或大规模建设。”汉正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升级的核心是为汉正街找到“根”,要通过功能提升,修复历史文化建筑,让老城区“活起来”。据了解,硚口区将按照“先规划、先运营、先保护”的原则,完成大甲街、长堤街道等外部道路整治,打通交通“毛细血管”,无缝连接古老街道与现代商圈。我们将重点保护红十字会旧址、姚瓦庙、戏曲大师陈伯华故居等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,并通过种植蘑菇的方式精心修复,让您触摸、感受历史。改造后的新安旧区在保留历史质感、展示商业文化的同时,释放出适应现代商业需求的产业升级空间载体。同时e、吸引一批品牌产品和优秀的原创服装设计师,引进先进的辅料技术,打造集设计、辅料、样衣制作于一体的一线服装产业链,推动汉正街服装产业成为高附加值环节。另一方面,它连接了历史风格和消费场景。推动文化、商贸、旅游融合发展,打造最具现代化特色的城区和多元文化的武汉。新安九陆片首个开发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工建设。目前,桥口区已制定了《汉正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》,并计划在全区范围内推广。推进汉正阳台、多福路过河人行天桥建设,构建功能性产业社区生态系统。我们将打造以中山大道、塔博路沿线大型市场为核心的现代创意街区。沿汉正街打造以购物、旅游、体验消费为主的全国性商圈。随着城市的变迁,百年老街将“烟火”与“国际风情”融为一体。